什么是子宫内膜(论文如何标注引用)

来源:中华生殖与避孕杂志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2-12-22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子宫内膜是构成子宫的宫体壁的三层组织之一,宫体壁由3层组织构成,由内向外分为子宫内膜层、肌层和浆膜层。子宫内膜层衬于宫腔表面,无内膜下层组织。 1、 什么是子宫内膜?

子宫内膜是构成子宫的宫体壁的三层组织之一,宫体壁由3层组织构成,由内向外分为子宫内膜层、肌层和浆膜层。子宫内膜层衬于宫腔表面,无内膜下层组织。

什么是子宫内膜?

子宫内膜是构成子宫的宫体壁的三层组织之一,宫体壁由3层组织构成,由内向外分为子宫内膜层、肌层和浆膜层。子宫内膜层衬于宫腔表面,无内膜下层组织。

子宫内膜分为3层:致密层、海绵层和基底层。

内膜表面2/3为致密层和海绵层,统称为功能层,受巢性激素影响,发生周期变化而脱落。基底层为靠近子宫肌层的1/3内膜,不受果性激素影响,不发生周期变化。

从其组织学变化和生物化学变化两方面来理解随着周期的子宫内膜功能层的改变。

(一)子宫内膜的组织学变化

子官内膜功能层是胚胎植入的部位,受果激素变化的调节,具有周期性增殖、分泌和脱落性变化;基底层靠近肌层,不受巢激素的周期性调节,不发生剩脱,在后再生并修复子宫内膜创面,重新形成子宫内膜功能层。据其组织学变化将周期分为增殖期、分泌期、期3个阶段(以一个正常周期28日为例)(1)增殖期:周期第5-14日。与巢周期中的泡期相对应。在雌激素作用下,内膜表面上皮腺体、间质、血管均呈增殖性变化,称增殖期。该期子宫内膜厚度自0. 5mm增生至3 -5mm。增殖期又可分早、中、晚3期:1)增殖早期:周期第5-7日。此期内膜薄,仅1 -2mm:腺体短、直、细且稀疏,腺上皮细胞量立方形或低柱状:间质致密,间质细胞星星形,间质中的小动脉较直、壁薄。2)增殖中期:周期第8-10日。此期内膜腺体数增多、伸长并稍有弯曲:腺上皮细胞增生活跃,细胞呈柱状,开始有象:间质水肿在此期最为明显,螺旋小动脉逐渐发育,管壁变厚。3)增殖晚期:周期第11-14日。此期内膜进一步增厚,达3 -5mm,表面高低不平,略呈波浪形;除上皮变为高柱状,增殖为假复层上皮,核象增多,腺体更长,形成弯曲状:间质细胞呈星状,并相互结合成网状;组织内水肿明显,小动脉增生管腔增大,呈弯曲状。增殖期腺体细胞的重要变化表现为纤毛细胞和微绒毛细胞的增加。纤毛细胞出现于周期第7-8日,主要围绕腺体开口分布,纤毛的摆动可促进子官内膜分泌物的流动和分布。微绒毛可增加细胞表面积,从而增加腺细胞的排泄和吸收功能。增生的腺细胞和间质细胞内含有丰富的游离和结合的核糖体线粒体、高尔基复合体及初级溶酶体。这些结构是蛋白质、能量及酶的合成与贮存场所。(2)分泌期( secretary phase):周期第15-28日,与集周期中的黄体期相对应。黄体分泌的孕激素雄激索使增殖期内膜继续增厚,腺体更增长弯曲.出现分泌现象:血管迅速增加,更加弯曲:间质疏松并水肿。此时内膜厚且松软,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有利于受精着床发育。整个分泌期亦分为3期:1)分泌早期:周期第15-19日。此期内膜腺体更长,弯曲更明显,腺上皮细胞开始出现含糖原的核下空泡,为该期的组织学特征;间质水肿,螺旋小动脉继续增生、弯曲。2)分泌中期:周期第20-23日。子宫内膜较前更厚并呈锯齿状。腺体内的分泌上皮细胞顶墙胞膜破裂,细胞内的糖原溢人腺体,称顶浆分泌。内膜的分泌还包括血浆沙出,血液中许多重要的免疫球蛋白与上皮细胞分泌的结合蛋白结合,进入子宫内膜腔。子宫内膜的分部活动在中期LH峰后第7日达到高峰,恰与囊胚植入同步。此期问质更加疏松、水肿,螺旋小动脉进步增生并卷曲。3)分泌晚期:周期第24-28日。此期为来潮前期,相当于黄体退化阶段。该期子官内膜呈海绵状,厚达10mm。内膜腺体开口面向宫腔,有糖原等分泌物溢出,间质更疏松、水肿。表面上皮细胞下的问质分化为肥大的蜕膜样细胞和小圆形的有分叶核及玫瑰红颗粒的内膜颗粒细胞:螺旋小动脉迅速增长超出内膜厚度,更加弯曲,血管管腔也扩张。分泌期超微结构的特征性变化是巨大线粒体的出现和核仁通道系统( mucleolar channel eytem,NCS)的形成。NCS是核膜呈螺旋状折叠,伸入核内或核仁内形成的,仅在排后出现。(3)期:周期第1-4日,为子宫内膜海绵状功能层从基底层削解脱落期,这是孕酮和雌激素撤退的最后结果。经前24小时,内膜螺旋动脉节律性收缩及舒张,继而出现逐渐加强的血管痉挛性收缩,导致远端血管壁及组织缺血坏死.剥脱,脱落的内膜碎片及血液一起从流出,即来潮。

(二)子宫内膜的生物化学变化

(1)留体激素和蛋白激素受体1)甾体激素受体:增殖期子宫内膜腺细胞和间质细胞富含雌、孕激素受体。雌激素受体在增殖期子宫内膜含量最高,排后明显减少。孕激素受体在排时达高峰,随后腺上皮孕激素受体逐渐减少,而间质细胞孕激素受体含量相对增加。子宫内膜螺旋小动脉的平滑肌细胞亦含有雄、孕激素受体,且呈周期性变化,以黄体期两种受体含量最高,提示子宫血流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亦受甾体激素影响。2)蛋白教素受体:子宫内膜上皮和腺上皮存在HCG/LH受体的表达,功能尚不清楚。子官内膜中亦存在生长激素受体/生长激素结合蛋白的表达,可能对子官内膜发育有一一定影响。(2)各种酶类 :一些组织水解酶如酸性磷酸酶。B-葡萄糖醛酸酶等能使蛋白质,核酸和盐多糖分解。这些酶类平时被限制在溶酶体内,不具有活性。排后若子未受精,黄体经-定时间后萎缩,雄、孕激素水平下降,溶酶体膜的通透性增加,多种水解酶释放入组织,影响子官内膜的代谢,对组织有破坏作用,从而造成内膜的剥脱和出血。基质金属蛋白酶( MMP)/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物(TIMP)系统,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PA)/纤常酶原激活抑制物(PAI)系统等也参与子宫内膜的剥脱过程。(3)酸性黏多糖 :在雌激素作用下,子官内膜间质细胞能产生-种和蛋白质结合的碳水化合物,称酸性黏多糖(aid mppachaideP)雄激素能促使AMPS在间质中浓缩聚合,成为内膜间质的基础物质,对增殖期子宫内膜的成长起支架作用。排后,孕激素可抑制AMIPS的生成和聚合,促使其降解致使子宫内膜站稠的基质减少,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有利于营养及代谢产物的交换,并为受精着床和发育做好准备。

文章来源:《中华生殖与避孕杂志》 网址: http://www.zhszybyzz.cn/zonghexinwen/2022/1222/1126.html



上一篇:生殖与避孕论文脚注(女人怀孕多长时间才能检
下一篇:没有了

中华生殖与避孕杂志投稿 | 中华生殖与避孕杂志编辑部| 中华生殖与避孕杂志版面费 | 中华生殖与避孕杂志论文发表 | 中华生殖与避孕杂志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21 《中华生殖与避孕杂志》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